关于上海“模速空间”,有这样一句描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邻居就是合伙人。”这里汇聚了超过100家大模型企业,算力、大数据、资金等人工智能产业所需的要素齐全,构成了独特的科创生态社区。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上海要总结好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等成功经验,加大探索力度,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
生态对科创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指出,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要走在前列、当好标杆。全会审议通过的《意见》,从健全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打造全球领先的科创园区、深化国际科技开放合作等四个方面对此作出部署。
某种意义上,生态是一个物理空间概念,但又不是要素的简单组合。从上海科创产业生态体系的实践来看,不仅要将产业上下游企业聚集在共同的空间内,更要通过各种多元的活动和方式,让产业链上的不同主体充分交换信息、对接需求,通过融合碰撞,激发创新活力,共同构建起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
正如《意见》所明确提出的,促进创新要素向重点园区汇聚集聚,形成创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服务平台、创新人才等聚合发展、相互促进的体系化布局。“聚合发展、相互促进”这一表述,对创新要素和产业链的协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生态不再是简单的要素并置,而是要通过深度融合在空间内催生更多更为有机且高效的“化学反应”。
推动园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是打造全球领先的科创园区的应有之义,也是创新人才和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人工智能为例,目前,上海已形成以徐汇“模速空间”、浦东“模力社区”为核心的“一东一西、一软一硬”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前者邻近院所校企,紧密链接上下游,后者则以张江科学城为重要载体,推动垂类模型赋能千行百业。两者结合各自重点领域和细分赛道,营造了各具特色的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
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在创新生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意见》已明确提出,要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构建覆盖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和瞪羚等高成长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培育体系,分层分类实施政策扶持、清单管理、动态评估。如果类比自然界的生态概念,创新创业往往需要的是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热带雨林式”环境,既有“参天大树”也有“灌木丛林”,甚至还有“稚嫩幼苗”。多元包容的生态环境下,不同类型的创新主体都能在此茁壮生长,结出硕果。
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是整体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状态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整体生态的健康度。我们要系统谋划,统筹施策,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专心专注持续给予政策支持,着力构建符合科技创新企业高风险、长周期融资需求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办好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展示路演活动加速聚集人才,帮助组建创业团队,强化跨界共享和交流,以良好生态的营造助力创新企业千帆竞发。
天臣配资-免费配资系统-配资操盘开户-五倍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