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是目前唯一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秘书处设在中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也是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上合组织的前身 —— “上海五国”
苏联解体后,中国与前苏联的边界问题变成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的问题。1996年4月,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这就是“上海五国”。此次会议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信任的协定》。次年,五国元首在莫斯科举行会晤,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这两份文件使双方的军事互信大大提升,为上合组织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上海五国”共举行了五次会议,每个国家轮流举办了一次。最后一次是在2000年,各方都对五国关系发展非常满意,决定将“上海五国”发展成地区合作组织。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决定加入即将成立的组织。
上合组织的成立
2001年6月15日,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会晤,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告了上合组织的成立。宣言提出,成员国致力于加强睦邻友好,推进政治、经贸、科技等各领域合作,并提出了“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决定每年举行一次元首峰会和一次总理会议,由成员国轮流举办。组织的官方和工作语言为汉语和俄语。成立后,上合组织开始着手机制建设。2002年6月,通过了《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确定了组织的宗旨、任务、原则、合作方向、组织架构等。2003年,在北京设立了上合组织秘书处;2004年,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设立了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自此,上合组织有了元首、总理、外长等会议机制,并设立了两个常设机构。
展开剩余47%上合组织的快速成长
合作的范围扩大。经贸合作迅速成为新的合作热点,2004年9月,通过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确定了经贸、投资、交通等合作重点方向。人文领域的合作逐渐铺开,通过了文化合作协定、教育合作协定等文件,举办上合组织文化艺术节等。2009年起,上合组织大学开始筹建,成为教育合作的重要平台。
成员不断增多。2004年,蒙古国成为组织的首个观察员国,之后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白俄罗斯等成为观察员国,并先后“升格”为成员国。迄今,上合组织已有10个成员国、2个观察员国(阿富汗和蒙古)和14个对话伙伴。
法律基础不断完备。2007年,签署了《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确定了“和睦相处、世代友好”目标方向,为组织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之后,又通过了《反恐怖主义公约》《反极端主义公约》等安全领域的法律文件,制订了《上海合作组织至2025年发展战略》。
区域命运共同体的试验田
经过24年的发展,上合组织国家基本形成了安全和发展共同体。2018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上合组织的共同宣言,成为组织的新目标。2024年7月,在“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把上合组织打造成团结互信、和平安宁、繁荣发展、睦邻友好、公平正义的共同家园,“五个共同家园”得到各方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文/李自国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所所长、中国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
发布于:北京市天臣配资-免费配资系统-配资操盘开户-五倍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