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嘉庆年间,江南苏州城内有一位名叫陈文轩的古董商,专营字画瓷器。这日午后,一位衣着朴素的老妇人提着个包袱走进了他的"文轩斋",说要当掉一面古镜。陈文轩接过包袱一看,竟是一面铜质古镜,镜背雕刻着奇异的纹路,隐约可见"观相镜"三个古篆字。老妇人叹息道:"我家祖上传下来的,说是能看透人心事,可我不信这些,急需银子救命,只求当个好价钱。"陈文轩细看这镜子,做工精良,年代久远,正要开口讨价,却见镜面忽然泛起一丝奇光。
那老妇人见陈文轩盯着镜子发愣,催促道:"掌柜的,这镜子您看如何?我家老爷子病重,急等着银子抓药呢!"
陈文轩回过神来,心中暗想这镜子必有来历,便爽快地给了老妇人五十两银子。老妇人千恩万谢地走了,陈文轩却对这面观相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晚,陈文轩将古镜带回家中,仔细研究。他的夫人李氏见他对着镜子端详,笑道:"相公,这不过是面普通古镜,你如此痴迷作甚?"陈文轩摇头道:"夫人有所不知,这镜子绝非凡品。你看这镜背的纹路,似龙非龙,似凤非凤,还有这三个古篆字,我虽识得是'观相镜',但具体用法却不得而知。"
李氏凑近一看,忽然惊呼道:"相公,你快看!"只见镜面中竟然显现出一幅模糊的画面,画面中有一位白须老者,正对着他们微微颔首。陈文轩大惊,连忙擦拭双眼再看,那画面却又消失了。
次日一早,陈文轩照常开铺做生意。午时分,来了一位中年书生,自称姓王,要寻一方好砚台。陈文轩取出几方端砚让他挑选,那王书生拿起一方紫端砚仔细端详,赞不绝口。正当两人讨价还价时,陈文轩无意中瞥了一眼放在柜台上的古镜,竟看见镜中显现出王书生的面相,而且异常清晰。
更奇怪的是,陈文轩发现自己竟能从镜中看出一些端倪。这王书生额头饱满,但印堂略有暗色,眼神虽然清澈,但眼尾微微下垂,嘴角也总是不自觉地向下撇着。最引人注意的是,他的眼周隐约有红丝,而且时不时地会用手摸摸左颊。
陈文轩心中一动,试探着问道:"王先生面色有些憔悴,可是近来有什么心事?"
王书生一愣,苦笑道:"陈掌柜好眼力!实不相瞒,在下确实有些烦心事。家中娶了妻室三年,本是美满姻缘,不料近来妻子性情大变,时常无故发怒,夫妻感情日渐疏远。我实在不知该如何是好。"
陈文轩暗自称奇,这古镜果然有异!他继续观察,发现王书生的面相中还有其他细节。于是又问:"王先生,恕我直言,您这桩婚姻只怕还有其他隐情?"
王书生脸色一变,犹豫半晌才道:"陈掌柜真是慧眼如炬!实话说,我妻子最近常常夜不归宿,说是去照顾生病的娘家母亲,但我总觉得有些蹊跷。"
陈文轩通过古镜观察,发现王书生脸上的情劫痕迹十分明显。他想起祖父曾说过,人的感情波折会在面相上留下痕迹,只是常人看不出来。如今借助这面古镜,他竟能清楚地看到这些征象。
就在这时,店外又走进一位客人,是位年约四十的富商打扮的人,姓张。这张富商要买一对花瓶做摆设,陈文轩一边招呼他,一边偷偷观察古镜。
令他惊讶的是,这张富商在镜中的面相显示出完全不同的信息。此人天庭开阔,双目有神,但鼻梁有细微的横纹,而且双唇微厚,颧骨略高。最特别的是,他的眉心有一道很淡的竖纹,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陈文轩心中琢磨着这些面相特征的含义,突然想起祖父曾经提过的一些相术口诀。他试着对张富商说道:"张老板生意兴隆,但最近是否有些资金周转的困扰?"
张富商大惊:"陈掌柜怎么知道?确实,我在扬州的生意遇到了些麻烦,急需一笔银子周转。"
陈文轩继续观察古镜,发现张富商的面相中还透露出其他信息。他又道:"张老板,您这困难只是暂时的,过了这个月应该就会好转。不过,您需要提防身边的某个合作伙伴。"
张富商越听越惊讶:"陈掌柜真是高人!我确实怀疑我的一个合伙人在账目上有问题,但一直没有证据。"
一连几天,陈文轩利用这面古镜为不少客人指点迷津,每次都十分准确。渐渐地,他的名声传了出去,很多人都说文轩斋的陈掌柜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透人心事。
这日傍晚,来了一位年轻女子,约莫二十出头,容貌清秀,但神色憔悴。她自称姓林,是附近布庄老板的女儿。林小姐在店中看了半天,最后买了一个小巧的玉佩,说是要送人。
陈文轩通过古镜观察,发现这位林小姐的面相很有意思。她的眉毛清秀,眼睛明亮,但眼角有淡淡的红晕,嘴唇颜色也比一般女子要深一些。最特别的是,她的印堂虽然平整,但隐约有一丝暗影,时隐时现。
更让陈文轩注意的是,当林小姐拿起那个玉佩时,古镜中她的面相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眼角的红晕变得更加明显,而且她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一丝甜蜜的笑容。
陈文轩心中暗想,这位小姐必定是有心上人了,而且这段感情很可能有些复杂。他试探着说道:"林小姐选这玉佩是要送给重要的人吧?"
林小姐脸一红,点点头道:"是要送给一位公子。"
陈文轩继续观察古镜,发现当林小姐提到"公子"二字时,她的面相又有了变化。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而印堂的暗影也变得更加明显。
"这段感情恐怕不会一帆风顺。"陈文轩心中暗想,但没有直说,只是提醒道:"林小姐,感情之事需要慎重,有时候眼见的未必是真相。"
林小姐愣了一下,问道:"陈掌柜此话何意?"
陈文轩看了看古镜,发现林小姐面相中的信息越来越清晰。他斟酌着说道:"小姐的面相显示,您最近有些心事重重,而且这心事与一位男子有关。只是这位男子的品行,恐怕..."
林小姐急道:"陈掌柜,您是说柳公子人品有问题?"
陈文轩通过古镜仔细观察,发现当林小姐提到"柳公子"时,她的面相中出现了更多的细节。眼角的红晕变成了淡淡的青色,而且嘴角微微下撇,显然内心很矛盾。
"林小姐,我只是根据面相推测,具体如何还需要您自己判断。"陈文轩不愿说得太直白,毕竟这种事情需要当事人自己去体会。
几天后,林小姐又来了,这次她的神色更加憔悴。她告诉陈文轩,那个柳公子原来已经有了妻室,还骗了好几个女子的感情。林小姐庆幸自己没有深陷其中,对陈文轩的面相术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随着陈文轩的名声越来越大,来求助的人也越来越多。有商人想知道生意的前景,有读书人想了解仕途的走向,更多的是想要了解自己的感情运势。
陈文轩发现,这面古镜不仅能显示人的面相,还能透露出很多隐藏的信息。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他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凡是涉及感情纠葛的人,面相上都会有特定的征象,而且这些征象会根据感情的深浅程度呈现不同的表现。
有一次,来了一位年约三十的男子,姓赵,是位私塾先生。这位赵先生的面相很特别,额头高耸,双目深邃,但眼神中总是带着一丝忧郁。通过古镜,陈文轩看到他的面相中有很多复杂的信息。
最引人注意的是,赵先生的印堂部位有一道很深的竖纹,这道纹路不是普通的皱纹,而是一种特殊的相征。而且他的眼尾下方有淡淡的青色,嘴角也时常紧抿着。
陈文轩观察了一会儿,试探着问道:"赵先生,您最近是否为了一位女子而苦恼?"
赵先生大惊:"陈掌柜怎么知道?确实,我对青梅竹马的表妹情深意重,但她却要嫁给别人。我实在痛苦万分,不知该如何是好。"
通过古镜,陈文轩发现赵先生的情况很复杂。他的面相显示,这段感情的确很深,但也有很大的阻碍。而且从面相上看,这个阻碍不仅仅是外在的,还有内在的原因。
"赵先生,您这段感情确实深厚,但其中似乎有些误会需要澄清。"陈文轩根据古镜中的信息分析道。
赵先生疑惑地问:"什么误会?"
陈文轩仔细观察古镜,发现赵先生面相中的信息在不断变化。当他提到"表妹"时,眼神中会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但很快又被忧郁所替代。这说明他的表妹对他也是有感情的,只是有什么原因让她不得不选择别人。
"您的表妹选择嫁给别人,恐怕不是因为不爱您,而是有其他的苦衷。"陈文轩根据观察到的面相特征推测道。
赵先生听了若有所思,过了几天专门回来告诉陈文轩,他按照提示去找表妹沟通,果然发现表妹是因为家中负债累累,不得不嫁给有钱人来救急。得知真相后,赵先生决定想办法帮助表妹的家庭渡过难关。
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陈文轩的名声也越来越响。很多人都说他有一双神眼,能看透人的内心世界。但陈文轩心中清楚,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那面神奇的古镜。
随着经验的积累,陈文轩发现这面古镜所显示的面相信息是有规律可循的。他开始尝试总结这些规律,希望能够更好地帮助前来求助的人们。
经过几个月的观察和实践,陈文轩发现人的感情深浅确实会在面相上留下痕迹,而且这些痕迹主要集中在几个特定的部位。但是,每当他想要深入研究这些规律时,古镜就会变得模糊不清,仿佛在提醒他时机还未到。
直到这一天,一位神秘的老者走进了文轩斋。这位老者鹤发童颜,仙风道骨,一看就不是普通人。他在店中转了一圈,最后目光停在了那面古镜上。
"小友,这面观相镜可有来历?"老者突然开口问道。
陈文轩一惊,连忙起身作揖:"老先生慧眼如炬!这镜子确实有些奇特,只是晚辈才疏学浅,不知其中奥妙。"
老者微微一笑:"这面镜子名为'情缘宝镜',乃是上古时期一位高人所制,专门用来观察人间情缘。小友能够使用它来帮助他人,说明与它有缘。"
陈文轩大喜,连忙请教:"老先生,您可知这镜子的使用方法?晚辈虽然能够看出一些端倪,但总觉得还有更深层的奥秘。"
老者点点头:"不错,这面镜子的奥秘确实不止于此。你虽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使用方法,但还没有领悟到它的精髓。"
正当陈文轩急切地想要了解更多时,老者却突然停下了话头,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缓缓道:"小友,你可知道这镜子真正的秘密?人的情劫深浅,原来可以从三个特定的部位完全看透。这个千年不传的秘诀,今日我便传授于你..."
老者接着说道:"这三个部位分别是印堂、眼角和人中。每个部位都对应着不同层次的情感信息,合起来观察,便能完全看透一个人的情劫深浅。"
"首先是印堂,这个部位位于双眉之间,代表着一个人的情感根基。"老者指着自己的额头说道,"印堂光洁明亮的人,感情运势通常比较顺遂,即使遇到波折也能很快化解。而印堂有暗影、竖纹或者凹陷的人,则往往在感情上会遇到较大的阻碍。"
"但是,印堂的变化是动态的,会随着人的情感状态而改变。当一个人深陷情劫时,印堂会出现特定的征象:如果是单恋或者暗恋,印堂会有淡淡的青色;如果是三角恋或者多角恋,印堂会出现交叉的纹路;如果是被人欺骗感情,印堂会有暗红色的阴影。"
陈文轩恍然大悟,想起之前观察过的那些客人,确实都有这样的特征。那个王书生被妻子背叛,印堂就有暗色;林小姐被柳公子欺骗,印堂也有阴影;赵先生因为误会而痛苦,印堂有深深的竖纹。
"其次是眼角,这个部位最能反映一个人情感的深浅程度。"老者继续说道,"眼角的鱼尾纹不仅仅是年龄的标志,更是情感经历的痕迹。深情专一的人,眼角的纹路比较规整,呈扇形分布;而花心多情的人,眼角的纹路则比较杂乱,没有规律。"
"更重要的是眼角的颜色变化。当一个人正在经历深刻的情感时,眼角会出现微妙的色彩:红色代表热恋中的甜蜜,粉色代表初恋的纯真,紫色代表深沉的依恋,而黑色则代表痛苦的分离。这些颜色非常淡,肉眼难以察觉,只有通过特殊的方法才能看到。"
陈文轩回想起用古镜观察时看到的那些色彩变化,完全吻合老者的描述。原来那面镜子能够放大和显现这些微妙的征象,让他能够清楚地看到常人看不见的东西。
"最后是人中,这个部位虽然很小,但却是判断情劫结局的关键。"老者指着鼻子下方的沟槽说道,"人中的深浅、宽窄、长短,都与一个人的情感命运密切相关。"
"人中深长的人,感情通常比较专一,一旦认定了对方就会坚持到底;人中浅短的人,感情容易善变,很难长久维持一段关系。人中宽阔的人,在感情上比较包容,能够化解许多矛盾;人中狭窄的人,则比较敏感,容易因为小事而产生情感危机。"
"但最重要的是人中的气色变化。当一个人的情劫即将到来时,人中会出现特定的征象:如果即将遇到真爱,人中会有淡淡的红晕;如果即将遭遇情感背叛,人中会有青黑色的阴影;如果即将经历生离死别,人中会出现白色的斑点。"
老者详细地解释了这三个部位的观察方法和判断标准,陈文轩听得如痴如醉。原来面相学中还有如此精妙的理论,能够如此准确地预测和分析人的情感命运。
"不过,小友要记住,这些征象只是表象,真正决定一个人情感命运的,还是他的内心和行为。"老者语重心长地说道,"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如果一个人能够保持善良和真诚,即使面相上有不好的征象,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
"反之,如果一个人心术不正,即使面相再好,最终也会自食其果。所以,观相只是手段,修心才是根本。你要用这门技艺来帮助他人,而不是用来谋取私利。"
陈文轩深深地鞠了一躬:"晚辈定当铭记老先生的教诲,绝不辜负这门珍贵的技艺。"
老者满意地点点头,又传授了陈文轩一些具体的观察技巧和判断方法。比如如何通过印堂的细微变化来判断情感的发展阶段,如何通过眼角的色彩深浅来确定情感的强烈程度,如何通过人中的形态变化来预测情感的最终结局。
此外,老者还告诉陈文轩,这三个部位的征象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只有综合观察这三个部位,才能得出准确的判断。
"比如说,一个人的印堂有暗影,说明他在感情上遇到了阻碍;如果同时眼角有黑色,说明这个阻碍让他很痛苦;如果人中也有异样,说明这个情劫很可能会有不好的结局。但如果只是印堂有问题,而眼角和人中都正常,那就说明这个阻碍是暂时的,很快就会化解。"
陈文轩认真地记住了这些要点,并且开始尝试运用到实际的观相实践中。果然,当他按照老者教授的方法来观察时,判断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了。
几天后,又来了一位求助的客人,是一位年轻的织女,名叫小花。小花长得清秀可人,但神色忧郁,一看就是有心事的样子。
陈文轩按照老者教授的方法,仔细观察小花的印堂、眼角和人中。他发现小花的印堂有淡淡的青色,眼角有细微的红晕,人中则比较深长,但有轻微的歪斜。
根据这些征象,陈文轩判断小花正在经历一段单恋,而且这段感情让她既甜蜜又痛苦。虽然她很专情,但这段感情可能会有些波折。
"姑娘,您是不是为了一位男子而烦恼?"陈文轩试探着问道。
小花脸一红,点点头:"掌柜的怎么知道?我确实喜欢上了一个人,但他好像对我没有意思。"
陈文轩继续观察,发现小花的面相中还有其他信息:"姑娘,这个男子是不是已经有心上人了?"
小花惊讶地看着他:"掌柜的真是神算!他确实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未婚妻,只是两人的感情好像不太好。我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继续等下去。"
陈文轩根据观察到的征象分析道:"从面相上看,您的这段感情还是有希望的。虽然现在有阻碍,但这个阻碍不会持续太久。不过,您需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果然,过了一个月,小花高兴地来告诉陈文轩,那个男子与未婚妻解除了婚约,现在正在追求她。小花对陈文轩的预测准确性佩服不已。
随着技艺的精进,陈文轩帮助了越来越多的人解决情感问题。有些是陷入三角恋的痛苦中,有些是被人欺骗了感情,还有些是因为误会而错失良缘。通过观察这三个关键部位,陈文轩都能给出准确的分析和建议。
但是,陈文轩始终记住老者的教诲,从不利用这门技艺谋取私利,而是真心实意地帮助那些在情感上遇到困难的人。他发现,当他抱着善意去帮助别人时,古镜显示的信息就越来越清晰;而当他偶尔有私心杂念时,古镜就会变得模糊不清。
这让陈文轩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老者的话:相由心生,境随心转。真正的观相术不仅仅是技艺,更是一种修行。只有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善良,才能真正掌握这门古老的智慧。
多年后,陈文轩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相师,但他从未忘记那面古镜和那位神秘老者的恩德。他将这门技艺传授给了有缘的弟子,但同时也告诫他们,这门学问的精髓不在于技巧本身,而在于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帮助他人。
正如那位老者所说,观相只是手段,修心才是根本。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能看透他人的命运,而在于能够用慈悲和智慧去指引他人走向光明。千年不传的面相秘诀固然珍贵,但更珍贵的是传承这门学问的初心和善念。
天臣配资-免费配资系统-配资操盘开户-五倍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